【重要公告】
提高警覺,愛心不被「詐」!


出生於彰化鹿港,一個傳統又充滿人情味的老鎮。小時候,我們家三代同堂,祖父母總愛在院子裡曬太陽、聊天,飯桌上永遠有人講笑話、有人叮嚀著「多吃一點」。那是我對家的最初記憶,簡單卻充滿溫度。

然而,這樣的溫暖在我高中那年起了變化。爺爺、奶奶在短短兩年間相繼離世,我第一次明白,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」不只是句古語,而是現實。那份無法彌補的遺憾,在我心裡埋下了一個念頭——有一天,我要做一些能讓人「不留遺憾」的事。

金融的十年:我以為那是成功
大學畢業後,我進入金融業。那時的我相信,只要足夠努力、賺到足夠多的錢,就能讓家人幸福。

我在外商銀行從最基層做起,一步步晉升,學會了資產配置、投資組合分析、退休金規劃與風險管理。三十歲時,我已是區域業務經理,客戶名單裡有企業主、退休公務員,也有剛起步的小家庭。

每天我都在談「利率」、「報酬」、「風險分散」,也看過太多人在退休後依然焦慮。那時我不懂,為什麼有人有錢卻不快樂?直到後來,我才明白——沒有陪伴的生活,連富足都會顯得孤單。

失去之後,我學會了什麼叫「無常」
那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。我的妻子,那個總笑著對我說「下班早點回來」的人,在一瞬間離開了人世。那一刻,我的世界安靜到聽不見聲音。我坐在醫院長椅上,看著手上的結婚戒指,才真切體會——再多的財富,也換不回一次擁抱。

那段日子,我陷入深深的自責與思考。我想起爺爺奶奶,也想起自己在金融業這些年,為了追求業績而錯過了太多時光。我開始問自己:「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我這麼努力,是為了什麼?」

答案很快浮現——我想重新找回「人」之間的連結。

走出舒適圈,踏上另一條路
離開金融圈的那一年,很多人說我瘋了。
但我知道,我不是在放棄職涯,而是在回到初心。

我開始接觸教育與高齡服務領域。為了學習國際經驗,我親自走訪德國、日本、瑞士等國。在德國,我看見「代間共學社區」,孩子與長輩一起上課、玩遊戲、種花園;在日本,我參觀了「樂齡再教育中心」,長者學烹飪、書法與健康運動;
在瑞士,我被他們對「尊嚴老化(Dignified Aging)」的理念深深感動——
那裡的老人不被照顧,而是被尊重地生活。

這些經驗讓我確信,台灣需要一個能讓孩子、父母、長者都能共學共伴的平台。

2015年的初心誕生
第四章|2015年的初心誕生

2015年,我創立了「初心 Academy」。
有一群相信教育與愛的夥伴。我們來自不同領域——有教育工作者、心理諮商師、復健治療師、醫療護理師與社會工作者。我們共同的理念是:學習不只是孩子的事,而是一輩子的事。

於是,「初心」確立了三大核心方向:

親子共贏:讓父母在陪伴中找到價值,讓孩子在鼓勵中找到自信。

優雅樂齡:協助長者在退休後依然活得健康、有尊嚴、有舞台。

共享人生:打造跨世代共學平台,讓不同年齡的智慧與愛互相流動。

我們從一間小教室起步,辦課程、開工作坊、推志工服務,如今已培訓出超過 300 位志工、開設 50+ 項課程、長期關懷 600 多位長者,服務據點遍及北、中、南三地。

教育,不只是教書,而是教人活出價值
在這些年裡,我看過太多故事:有媽媽在「親子共讀課」中重新找回耐心;有獨居長輩在「樂齡油畫班」裡第一次畫出自己的人生故事;也有孩子在「親子烹飪課」裡學會對父母說:「謝謝你陪我。」

那一刻我懂了,教育不是讓人變厲害,而是讓人變溫柔。每一次學習、每一次陪伴,都是在療癒彼此的過程。

初心未改,陪伴繼續
我常說,「初心 Academy」不只是品牌,而是一種信念。我們在做的,不只是課程,而是讓世代重新靠近。

我希望有一天,當社會提起「初心」這個名字,想到的不只是教育,而是「那群讓人覺得溫暖的人」。

我從金融出發,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選擇了愛。如今,我依然相信——真正的財富,不在銀行裡,而在彼此的心裡。

吳鴻達
初心 Academy 執行長
跨域整合教育與高齡服務專家|ESG社會實踐推動者|跨世代共學倡議者「讓孩子自信成長、讓父母找到價值、讓長者自在綻放,這,就是我此生最想完成的事。」